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小鹰级航母的故事 (下)
建筑美利坚号的同时,美国海军仍继续进展前述的SCB 211核动力航空母舰设计,打算用于1963财年编列的航空母舰上。由于1961年1月上任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McNamara)强调经济效益而反对核动力航空母舰(麦克纳马拉认为相较于核动力航母高昂的建筑与全寿期成本,性能上相对于同吨位的传统动力航母并没获得等价的提升),因此美国海军在进展核动力航母方案(CVAN-67),同时也进展一种传统动力航母(CVA-67)作为备案。
核动力航母方面,美国海军以小鹰级的SCB 127A的船型为基础,改用四部A3W反应器作为动力,成为SCB 211A,其轻载排水量提高到70097吨,满载排水量87400吨,JP-5航空燃油携带量从SCB 211的150万加仑提高到200万加仑。另外,考虑到进展中的F-4鬼怪式战机、A-6侵入者攻击机都是双座构型,使得飞行员数量增加,因此舰上人员总编制增多(从SCB 211的4655人增为5160人),飞行员待命室也从原本6间增加到7间。此外,还打算装置当时开发中的台风(Typhoon)防空作战系统(含SPG -55大型电子扫描雷达)。
此时C14燃气弹射器由于开发不顺利而遭到取消(C-13蒸气弹射器配套核动力航母的版本已经开发成功并装备企业号),SCB 211A遂改用蒸气弹射器(两部C- 13与两部长行程的C-13-1)。为了在增加舰内可用空间的同时而不使舰体宽度过分宽、导致排水量与航行阻力增加,SCB 211A引进类似前述Scheme 60草案、较为缩窄的薄型水下防护隔舱。
SCB 211A仍使用四部A3W反应器,但是单机输出功率提高到40000马力,因此总功率提高为20万匹轴马力。整体而言,SCB 211A除了航速略有不足以及一部分容积( 例如为护航舰艇所准备的补充燃料,因为更多油槽空间用来容纳本身的JP-5喷气式飞机用油,此外人员空间也有所不足)有所牺牲之外,整体规格已经与企业号不相上下,甚至吨位已超越企业号。
至于另一个同时期进展的传统动力方案则以先前的美利坚号(CV-66)为基础,增加航空弹药携带量,采纳SCB 211A较薄的侧舷防护设计,并重新设计轮机空间配置以提升防护能力,排水量比前三艘小鹰级增加。此案在1962年正式定型,被给予SCB 127C的编号。当然,采纳核动力的SCB 211A造价自然较为昂贵,约比传统动力航母贵1/3~1/2。
在1963年3月时,海军作战部长(CNO)乔治.安德森(George W. Anderson Jr.)表示,之后8000吨以上的水面作战舰艇都要采纳核动力,随后海军部长(Secretary of the Navy)佛瑞德.科斯(Fred Korth)在1963年4月一份备忘录中也指示,美国海军下一艘编列的航空母舰(CVAN-67)要采纳核动力。然而,国防部长 麦克纳马拉认为这份报告并没有清楚指出核动力船舰效益,美国海军在随后数个月修改了报告,但仍遭到麦克纳马拉拒绝,要求进一步澄清。
而海军第二次修改报告期间,麦克纳马拉在1963年10月9日通知海军,国会已经授权建筑的CVA-76航空母舰必须为传统动力。当时美国海军与国会强烈反弹,海军部长佛瑞德.科斯立刻辞职表示抗议,而众议院里支持海军的议员也在1963年底对此召开听证会,然而麦克纳马拉仍不为所动。海军力争无效后也只能放弃SCB 211A,以传统动力的SCB 127C作为新航母的建筑基础,成为肯尼迪号(USS JF Kennedy CVA-67),在1964年4月30日与新港纽斯造船厂签署建筑合约,同年10月20日开工建筑。
肯尼迪号沿用美利坚号的外部船壳,但由于内部空间重新设计,采纳较薄的新型侧舷防护舱区,使得舰内可用容积增加,弹药舱容积、JP-5航空燃料携带量都予以扩增(包括192.5万加仑JP5喷气式飞机用油,航空汽油容量则由于活塞螺旋桨飞机视为而减少到2.5万加仑)。由于到设计肯尼迪号时,美国海军所有的活塞螺旋桨舰载机基本都已经退役,因此就不用储存航空用汽油,因此肯尼迪号将原本的航空汽油储存舱改成航空弹药储存舱(可多容纳190吨航空弹药)。
此外,变更机舱配置,先前美国海军传统动力航空母舰都设置两个辅机舱与四个主机舱,而肯尼迪号则把原本两个长36英尺的辅机舱,合并成一个长52英尺的辅机舱,可节省大约20英尺长的机舱空间。肯尼迪号的舰岛构型经过修改,比先前短而宽,能提高抵抗核武器爆震冲击的能力。此外,为降低主机废弃干扰舰载机降落,肯尼迪号位于舰岛上的烟囱改为向右侧倾斜(与日本二战时代的飞鹰级、大凤级航母有所雷同),这是肯尼迪号与三艘小鹰级在外观上最明显的差异。肯尼迪号的中队待命室位置也予以修改,移到03甲板的长廊区,因而再也不需要以往的自动扶正梯。
供电方面,肯尼迪号拥有六部2500KW的蒸气涡轮发电机(SSTG)以及两部1500KW级柴油发电机。肯尼迪号的飞行甲板设计在建筑阶段有所微调,左舷外扩部分的向内侧延长,使得行程最长的三号弹射器有更充裕的空间来安装。前三艘小鹰级的斜角飞行甲板的夹角为11.2度,肯尼迪号略减为11度。肯尼迪号的下甲板机库尺寸比前两艘小鹰级短而宽,长688英尺(209.7米),宽106英尺(32.3米)。肯尼迪号的弹射器配置与美利坚号相同,包括三套标准型C-13与一套加长行程的C-13-1,而肯尼迪号的C-13标准构型弹射器蒸汽压力降至800psi,而C-13-1则为1000psi。
不过,肯尼迪号的C-13/C-13-1弹射器经过改良,引进湿蒸气接收器(wet accumulators)来取代原本直接引进主机锅炉过热蒸气的「干」蒸气接收器(类似英国第二代的BS-5蒸气弹射器),使工作效率提高,这使得肯尼迪号的C-13/C-13-1弹射器工作所承受的压力虽然比美利坚号降低,但弹射能力反而提升。肯尼迪号编制的人数也比先前美利坚号增加58名军官与318名士兵(美利坚号编制411名军官与4171名士兵)。
肯尼迪号取消了美利坚号的SQS-23声纳,但舰首仍保留声纳罩的设计,而舰首的锚孔设计也沿袭美利坚号而没有更动(一个位于舰艏正面,一个位于右舷)。在原始设计中,肯尼迪号打算以两座MK-13导弹发射器搭配鞑靼短程防空导弹发射器来取代MK-10,尔后改为三座MK-29 IPDMS海麻雀点预防防空导弹系统,其中两座位于舰尾两侧原本设置MK-10的平台,第三座安装于舰首右侧一座新设置的突出平台上。
不过肯尼迪号服役时并未加装MK-29发射器,所以该舰服役初期处于无武装状态, 在1969年初才正式加装海麻雀导弹系统(含三部MK-25 BPDMS发射器以及三组搭配的MK-115射控雷达),在1980年代加装三座MK-15密集阵,而前三艘小鹰级也从1970年代开始继续以MK-29海麻雀导弹系统取代原本的MK-10小猎犬导弹。肯尼迪号的电子装备也经过改良,舰桥顶部仍继续装置SPS-43二维对空搜索雷达,不过三维雷达换成新的SPS-48C,兼具过去SPS-39/52三维对空搜索雷达以及SPS -8/30航空管制雷达的能力,因此肯尼迪号就省略了专用的航空管制雷达,而SPS-48C则设置在后桅杆上(原本此位置用来安装SPS-8/30航空管制雷达)。
在1970年代后期开始,小鹰级接着来进行了第一次改装,拆除小猎犬导弹系统的MK-10发射器与SPG-55照明雷达,更换为两座MK-29 IPDMS(海麻雀短程防空导弹发射器),后来又在舰首右侧追加一座=以及三具MK-15 密集阵。一具位于舰岛右侧,一具位于舰首左侧突出平台上,另一具位于舰尾一座突出平台。此外,前三舰的雷达设备也参照肯尼迪号,拆除SPS-8/30航空管制雷达,在后桅杆平台上安装一部SPS-48C三维对空搜索雷达取代原本的SPS-39/52三维对空搜索雷达以及SPS-8/30航空管制雷达的角色。四艘小鹰级都在1980年代增加ASCAC(Anti-Submarin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Center 反潜目标鉴定分析中心)以及MK-23 TAS 目标捕获系统。
1987至1992年,小鹰号与星座号进行了一个重大翻修工程──延寿计划(Service Life Extension Program,SLEP),延长服役期限15年;其中小鹰号于1987至1991年执行此一工程,耗资7.85亿美元,而星座号则于1990至1992年进行,耗资8亿美元。SLEP计划包括整修主机、舰体,更新管线电路以及武器系统与电子系统升级。SPS-48C升级为SPS-48E,然后将海军战术资料系统(NTDS)与电子战系统升级,加装SYS-2(V)4整合目标自动追踪系统(IADT),(V)4为为航母进展的版本,在1985年开始进展,使用UYK-20电脑与OJ-451、OJ-535显控台,而小鹰号也是美国海军第一艘加装SYS-2的航母,以SPS-49二维远程对空搜索雷达取代原本的SPS-37或SPS-43,并以SH-60F海鹰直升机取代SH-3海王直升机。但是美国海军决定减少现役航母战争群数量,因此取消了美利坚号与肯尼迪号的SLEP计划。
原本肯尼迪号计划在1992年展开SLEP工程,后来只在1993至1995年进行一项规模较大的 翻修,工程总额4.91亿美元。肯尼迪在1993年完成检修后编入美国海军后备舰队(NRF)担任训练工作,直到2001年911事件之后才重返第一线,参与阿富汗与伊拉克的战事。美利坚号由于预防能力最弱,所以绝对没进行SLEP之类的工程,而且在1996年成为首艘除役的小鹰级舰,替代她的是尼米兹级的杜鲁门号(USS HSTruman CVN-75) 。
美利坚号由于建筑时的品质衡量准则稍低,因此服役期间状况相对比其他姊妹舰差,结构问题较多,SLEP工程也排定在四艘姊妹舰之中的最后。由于冷战结束,美利坚号的SLEP工程遭到取消,该舰在1996年成为小鹰级之中最早除役的一艘。
星座号曾作为先进战争指挥系统(Advanced Combat Direction System,ACDS,是NTDS的进一步改良型号)Block 1进展阶段的测试舰,小鹰号也换装ACDS Block 0,而肯尼迪号则在1999年加装ACDS Block 1 Level 1。此外,美国航母从2000年代起继续换装MK-31 Block 1公羊(RAM)防空导弹系统。2001年6月,小鹰号在日本横须贺进行定期保修时,将右舷前方的一具MK-29海麻雀导弹发射器拆除,换成一具21联装MK-49公羊导弹发射器。2001年12月小鹰号在执行在阿富汗的「持久自由」反恐惧任务后返回横须贺,接着进行另一次保修,此时左舷前方的MK-15也被一具MK-49 RAM发射器换掉,此时小鹰号还剩一具MK-29海麻雀导弹发射器与两具MK-15,而在下一次检修时,剩下的两具MK-15就被第三座MK-49 RAM替换,至于其他的同级舰也继续在定期保修时以公羊导弹系统取代MK-15。
在196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曾在美利坚号上测试U-2侦察机的起降。
在1988年美利坚号的“让舰上人员携带家属登舰体验航母值勤的生活”中,F-14超低空飞掠美利坚号左侧。
小鹰级二号舰星座号(CVA-64)在1960年10月从纽约布鲁克林海军船厂(Brooklyn Navy Yard)下水,在同年12月19日于施工时发生失火意外。当时工作人员在机库操作叉式起重机装卸金属屑箱,过程中起重机意外撞到甲板机库内的钢板,受撞击的钢板又撞坏下方一个500加仑燃油槽的阀门,导致油槽内的燃油外泄,油料通过升降机通道流入下层甲板,然后可能是碰到了正在工作的高温气割枪而开始燃烧,随即引燃周边的木制脚手架,火势迅速在舰上蔓延,舰上各通道都灌满了浓烟。船厂与纽约消防队调来大量消防船全力灭火并抢救舰上工作人员及海军官兵,花了17小时后才完全扑灭火势,总共有46名船厂工人丧生、7人失踪、150人受伤。
这次火灾导致星座号的飞行甲板有120米的长度需更换,火灾区域的横向铝合金舱壁需全数更换,包含弹射器、许多缆线以及战情中心电子设备等诸多装备都受损而需更换,所有修复工作花费7500万美元,服役期程延误7个月。
在1964年8月4日北部湾事件爆发,星座号在次日便对北越展开轰炸,揭开了越战的序幕。在1968、1970与1973年,美利坚号都部署在越南海岸参与越南战事。在1986年3月美国与利比亚锡德拉湾的冲突中,美利坚号是三艘参与的航空母舰之一,该舰随后又在4月15日参与空袭利比亚的行动。
肯尼迪号(CV-67)在1975年11月22日夜间,于地中海西西里岛外海与贝克那普号(USS Belknap CG-26)导弹巡洋舰发生碰撞事故,贝克那普号因为撞船引发的火灾而受到重大毁损,而肯尼迪号当时也同样起火燃烧。
肯尼迪号航空母舰在1975年11月22日夜间与贝克那普号导弹巡洋舰相撞,两舰都起火燃烧。
在1984年3月21日,小鹰号的战争群在日本海参与美国与韩国的Team Spirit-84联合演习,期间一艘苏联维克托I型(Victor I class)攻击核潜艇K314对小鹰号的战争群实施监控。依照日后的资料,K314在3月14日就盯上了小鹰号,该舰当时奉命追踪小鹰号战争群。而小鹰号的战争群也很快就发觉了K314,并试图甩开这艘苏联潜艇。小鹰号战争群的护航兵力多次接触K314,并对这艘潜艇实施了15次模拟攻击。随后小鹰号驶入靠近韩国的水域,而K314停留在水域外围,失去了对小鹰号的接触。
一方面,恶劣的天候是K314跟丢的原因,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K314挑选的潜航深度不当,没有最大限度地考虑周边的水声环境,所以失去了小鹰号的声纳接触。如果当时K314挑选在40米左右的深度,将能在150km以上的距离对小鹰号保持声纳接触。在3月21日22时50分,K314在9米的深度以潜望镜目视搜索小鹰号战争群。当时小鹰号在K314后方约9至10链, 且编队进行灯光欺敌作业(Deceptive Lighting Exercise),小鹰号关闭了所有灯光,保持方位160度并以16节速率航行,而附近的长滩号( USS Long Beach CGN-9)导弹巡洋舰则模拟小鹰号的灯光布局作为欺敌诱饵。
在2300时,K314做了一个急转弯,更改航向为250,结果横切入小鹰号前方航道。这很原因是小鹰号没有开航行灯,使用潜望镜目视搜索的K314没有察觉到小鹰号的存在。K314的舰长Evseenko称在潜望镜发觉了小鹰号战争群,但双方距离只有4到5公里,而且小鹰号正朝着K314的碰撞航道迎面而来。虽然Evseenko舰长立刻下令下潜,但已经来不及了。发觉小鹰号三分钟后,K314就被小鹰号擦撞。Evseenko回忆总共有两次撞击,第一次他以为指挥塔被撞毁且舰体破裂,不过指挥塔内的设备如潜望镜都还在,舰壳完整没有漏水,机械运转正常,实际上可能仅仅是擦撞到水平舵。紧接着的第二次碰撞则是撞上了螺旋桨推进器。撞击前,小鹰号并没有察觉K314的存在。
K314被撞击后整体受损情况不算严峻,舰体水密完好且无人伤亡,但失去了自主航行与操纵方向的能力,只能浮出水面。该舰部格外壳受损,右侧水平舵受损,螺旋桨推进器被撞严峻受损,大轴弯曲且轴封破旧。小鹰号舰首右侧靠近航空燃料槽的区域被撞出一个洞,数千吨航空燃料泄漏入海中。撞击发生后,小鹰号立刻打开正常的航行灯,并派遣两架直升机升空搜索海面,目视确认了K314并发觉该舰并没有受到严峻损害。小鹰号对K314提出救援的意愿,但没被答应。
随后苏联派出大型反潜巡洋舰彼得帕夫洛夫斯克号(Petropavlovsk)到现场支援并保护K314。在美国海军机舰的监视下,K314被一艘苏联远洋拖船拖回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 )基地进行整修。撞击事件后,小鹰号上发觉了K314螺旋桨推进器的碎片,这个碎片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展现在小鹰号的官厅内。此次意外之后,K314的舰长Evseenko遭到调职到陆地上,之后从未担任船舰指挥官。日后Evseenko表示:「任何一个人都很幸运,我们没被撞沉,没有人受伤,并且还有能踢敌人一脚」。此事件后,小鹰号舰岛侧面曾临时漆上击败一艘苏联潜艇的「胜利标志」
由于这艘维克托I型潜艇后来在没被察觉的情况下混入小鹰号战争群的反潜屏障内,引发美国海军格外的重视。然而这艘K314穿越美国航母战争群的反潜屏障之后,没有察觉本来就会产生巨大声噪的航空母舰而与之相撞,也是一个谜团。除了K314本身航行的深度与位置可能不利于探测之外,也有一定的可能因为美国海军使用灯光欺敌作业,使K314的人员一开始就误判小鹰号的真实位置,把模仿小鹰号航行灯的长滩号当成了小鹰号。此外,美军也可能有使用主动声学诱饵来迷惑K314对小鹰号位置的推断。也有人估计K314埋伏到小鹰号战争群中,隐藏在下方。当小鹰号进行转弯与机动时,K314无法辨认航空母舰的确定动向(因为声纳系统落伍、性能不佳),只好浮出水面用潜望镜观察,导致与小鹰号相撞。
从1981年里根政府提出前进战略后,美国海军从1981年起年年都会举行航空母舰靠近苏联本土并模拟发动攻击的演习。在1985年的OCEAN SAFARI 85演习中,参演的北约海军同时组织一个由法国福熙号(Foch R99 )航空母舰领军的假想敌(橙军)战争群,模拟苏联未来可能建筑的大型传统动力航空母舰,来试图寻找美方由美利坚号(USS America CV-66)领军的战争群(蓝军)。当然,苏联方面也大举出动,试图寻找靠近苏联领域的美国航空母舰编队。
当时英国媒体报导宣称「美利坚号必定会被发觉,大型航母已经是过时的产物,不能在现代战场空间起到啥作业」。然而在演习中,美国海军仍以欺敌作为,用一艘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作为诱饵,成功欺诈许多北约橙军和苏联的飞机与船舰(包括美国航空母舰离开基地就开始监控的苏联探测船),而美利坚号的战争群则顺利进入挪威峡湾(距离苏联北海舰队莫曼斯克基地约430海里),也就是美国航母进攻苏联莫曼斯克的阵位。
峡湾地势的保护能阻止苏联轰炸机以及潜艇在远距离发射反舰导弹攻击美国航母,而北约盟国海上兵力会在峡湾入口设置水雷以及机舰防线来阻止苏联潜艇、飞机进入。在峡湾内的美国航母派遣舰载机之后,舰载机队利用挪威境内的地势保护飞入苏联领空进攻莫曼斯克,压缩了苏联防空部队的探测距离,而且因为地势保护隐藏舰载机航迹,使苏联难以跟踪返航的舰载机找到美国航母确切位置。
当时美国海军会使用类似AN/SSQ-74整合掩盖和欺诈系统(ICADS)的系统,调制后出模仿不一样船舰雷达回波的假信号回去欺诈苏联的雷达,能让较小的船的雷达回波信号看起来像是航空母舰的巨大目标。
1969年9月利比亚的卡扎菲(Muammar al-Qadhāfī)上尉夺取利比亚政权之后,在1970年代屡屡暗中进行对西方国家进行恐惧攻击。在1973年10月,卡扎菲政府宣布锡德拉湾为利比亚内海,然而这违反了「海湾口如超过24海里、不得划为内海」的国际惯例。因此,美国认为锡德拉湾是国际水域,美国海军有权自由通航,而卡扎菲政府则片面宣布规定北纬32度30分为「死亡线」,以阻止美国海军在此航行。在1980年里根政府上台,便决定在锡德拉湾实施航行自由(Freedom of Navigation Program,FNO)。
FNO在1979年由卡特政府首次制订,主旨是维护美国主张的海洋自由原则,防止任何沿海国家的「过度海洋主张」(excessive maritime claims)对美国海洋大国地位的挑战,保证美国军事力量的全球机动畅通。卡特之后历任美国总统都在必要时,实施此一计划。在1981年2月,美国海军开始对利比亚执行FNO,派遣航空母舰至利比亚海岸进行演习等施压动作。同年8月19日,在利比亚附近美国海军尼米兹号(USS Nimitz CVN-69)航母的F-14A战机在舰上E-2C预警机的导引下,于利比亚海岸以外80公里锡德拉湾上空击落两架飞向美国舰队的利比亚SU-22战机,之后美国与利比亚的关系便急速恶化。这也是F-14服役后的第一次实战纪录。
从1985年底开始,利比亚沿岸的SA-5防空导弹阵地便向接近当地的美国航母战争群舰载机进行攻击。随后,国际间发生两起与利比亚涉嫌的民航机爆炸案。于是,美国里根总统在1986年1月7日下令在当地的美国公民于2月1日前离开,并冻结利比亚在美国的所有资产。而卡扎菲也在1月26日宣布将北纬32度30分划为「死亡线」,任何进入锡德拉湾的国外军机与军舰都将受到利比亚攻击,美利交战一触即发。
利比亚宣布死亡线之后,美国便积极寻求挑起战争的机会。从2月开始,部署在地中海的美国中途岛级航空母舰珊瑚海号(USS Coralsea CV-43)的舰载机连续一个月都越过「死亡线」。同时,美国白宫高层也拟定名为「草原烈火」(Operation Prairie Fire )的作战计划,动用从印度洋调来佛瑞斯塔级航母沙拉托加号(USS Saratoga CV-60)以及从美国东岸的美利坚号两艘航空母舰,加上一直在地中海活动的珊瑚海号,使美军在地中海的航母数量达到三艘。
在1986年3月22日,美国五角大厦正式公开宣布从3月23日至4月1日,美国海军舰队将在锡德拉湾进行「和平自由通航演习」(Freedom of Navigation),并宣称如果利比亚将胆敢攻击美国军舰与军机,美军将采取对应措施。从3月23日起,这三个航母战争群便密集地以百架军机的态势在锡德拉湾上空进行大规模作业。在3月24日下午3时,利比亚终于对美军发动攻击,第一是岸基防空导弹阵地对美机发射两枚SA-5防空导弹,在美国海军EA-6B电子战机的反制之下都坠入大海。在晚间18时至20时,利比亚第一出动Mig-25妄想接近美舰(两机遭遇美国拦截之前便返航),然后又继续发射三枚SA-5与一枚SA-2防空导弹,不过都没有命中目标。
在24日23时15分,利比亚海军一艘南弩契卡-2级(Nanuchka II)巡逻舰Ain Zaquit号(舷号419)从利比亚班加西加海军基地驶近美国舰队,该舰跨过利比亚12海里领海线分左右遭珊瑚海号的A-6E攻击机以石眼集束炸弹击中,该舰撤退时又遇上, 美国海军宙斯盾巡洋舰约克顿号(USS Yorktown CG-48 ),约克顿号又发射一枚鱼叉导弹命中,不过最后Ain Zaquit号并没有被击沉,该舰被利比亚海军拖回班加西加基地。
到了25日,利比亚没有再采取新的攻势,美利坚号与沙拉托加号的A-6攻击机则又攻击了在利比亚近海巡逻的两艘舰艇,并击沉其中一艘。从25日中午以后,锡德拉湾的战火逐步平息。至此完全操纵锡德拉湾的美国海军认为「教训卡扎菲」的目的已达到,便提前停止演习,而整个美国海军舰队也在3月27日凌晨撤离锡德拉湾。
然而,随后利比亚并没有善罢干休,包括3月31日发生的环球航空客机爆炸案以及4月发生在德国的两起爆炸案,利比亚都涉有重嫌。于是里根政府决定对利比亚实施更大规模的报复性攻击。这一次,美国动用珊瑚海号、美利坚号以及驻扎在英国的美军F-111战争轰炸机。在4月15日凌晨,由珊瑚海号、美利坚号起飞的机队(包括14架A-6、6架A-7、6架F/A-18、14架EA-6B电子战机以及配合保护的战争机等)继续升空,配合由英国飞来的24架F-111与5架EF-111电子战机,攻击利位于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卡扎菲驻地、海军基地与军用机场以及班加西加的机场与恐惧组织基地。
轰炸行动完全成功,利比亚总共有二十几架军机被摧毁在机场上,卡扎菲的两个儿子被炸成重伤。美方只有一架F-111被击落、另一架因发动机故障在西班牙迫降,其余全部安全返航。
在1994年7月16日,从波斯湾而来的小鹰号战争群抵达日本横须贺,准备参与在东中国海的一系列军事演习。这是1988年汉城奥运之后,小鹰号首次部署在东中国海。在9月22日,小鹰号战争群从横须贺出发,进入东中国海、朝鲜附近水域作业,并在10月3日停靠韩国釜山进行例行访问。同时期,美国与朝鲜在日内瓦进行朝美核框架协议(DPRK-US Nuclear Agreed Framework,在1994年10月21日签署)相关谈判。会谈过程并不顺利,由于执行面上的歧见,朝鲜重启重水核反应堆作为回应,使美朝关系一度陷入紧张。因此,小鹰号在9月下旬从日本启航进入东中国海,多少带有对朝鲜威慑的意味。在同时期,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Ronald Zlatoper上将接受星条旗报(Stars & Stripes)报导采访时,暗示小鹰号这次活动是针对美国与朝鲜的限核谈判。
Ronald Zlatoper上将表示,「.. .强势的军力可以影响外交...小鹰号这次出航意义非凡,因为过去美国从没有在此处水域派遣航空母舰」。然而,随后依照五角大厦的消息,当时参谋联席会议主席Richard Macke上将随即警告了Zlatoper上将;美国国防部对于Zlatoper上将受访时的言论并不高兴,当时正值克林顿政府与平壤当局谈判期间,而Zlatoper的言论会提供平壤更多著力点,在日内瓦的会谈中指控美国武力威胁。但Zlatoper上将事后澄清,称星条旗报断章取意,引用两段分开的受访内容,做了过度诠释与联想。
在1994年10月27日,小鹰号航空母舰的战争群在日本九州以西100海里、韩国巨济岛以东的公海上(黄海海域,离中国山东半岛不远)发觉一艘潜艇。舰上的S -3反潜机随后在距离小鹰号战争群西北450海里的距离外识别、标定了这艘潜艇。这是一艘中国海军一艘091汉级攻击核潜艇(403艇长征三号,09I型的三号舰),当时正在潜望镜深度(深度约35至40英尺)航行。小鹰号的S-3反潜机组和一艘美国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连续进行跟踪,这艘汉级随即求援召来空中保护来解围。
在接下来三天(10月27日至29日)内,小鹰号的战争群的反潜兵力(含三艘驱赶舰以及S-3反潜机)连续对这艘汉级进行反潜追踪作业,中国方面的空中兵力则使用各种手段反制美国海军的反潜兵力。依照1994年12月14日洛杉矶时报的报导,从10月28日起,中国的军机慢慢的出现在小鹰号附近,多次飞入小鹰号军机的目视范畴。依照1994年12月15日的报导,在10月28日,一架小鹰号的S-3反潜机连续追踪中国汉级潜艇时,遭到两架中国歼-6战争机靠近,这两架歼-6在这架S-3周围飞行约5分钟。
次日(10月29日),另一架小鹰号的S-3反潜机遭到一架中国歼-6靠近,这架歼-6在这个空域停留了约30分钟。当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发言人Steve Clawson上校表示,当时美国海军船舰与舰载机都在国际水域及空域,依照平时的非威胁性程序。在10月29日,这艘汉级与小鹰号接近到只有21海里的距离,随后返回青岛基地,而小鹰号也撤退。依照美国媒体报导,当时小鹰号战争群似乎认为中国这艘汉级潜艇可能在跟踪小鹰号。然而事实上,只是在达成目标后返回青岛基地的途中,在黄海上遭遇了小鹰号战争群。
在10月27至29日这三天对峙期间,小鹰号战争群的反潜兵力至少对这艘汉级进行七次模拟的反潜攻击,效果并未透露。这次对峙让双方都对于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国方面认为中国海军在对峙期间展现优良的状态意识,与1984年苏联Victor 攻击核潜艇K314跟踪小鹰号战争群时不慎碰撞小鹰号,中国海军在此次事件展现的专业能力更好。此事件过程中,中国军方的强烈反应(派出大量军机与小鹰号对峙)也让美国感受到事态非同小可。
依照在1994年12月15日的报导,美国国防部官员证实,同年10月27至29日的黄海对峙事件后,在北京的一场晚宴中,中国官方告知美国官员,下一次如有类似情况(中方宣称美军未经许可入侵中国领海),中国军方的回应将是「击杀」(shoot to kill)。1994年12月14日洛杉矶时报报导,美国官员研判,因为小鹰号的战争群是在中国领土近海活动,导致中国官方反应强烈。然而,之后中国外交部人员在华盛顿却否认这起对峙事件曾经发生,表示都是「谣言」。
美国官方坚称小鹰号战争群以及舰载机并未侵犯中国领空,当时美军军机的卫星定位回报纪录可以做为佐证。美国国防官员表示,当时小鹰号军机在中国海岸外至少50海里的距离,远没有抵达12海里领海。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小鹰号战争群指挥官当时各项举动完全合宜,航母编队本来就会防范附近出现的他国核潜艇。美国国防部官员称,中国官方「从没有明确说明他们定义的领域范畴」。而从美国海军的观点,中国领海界线海里,而小鹰号航母编队并未进入。
当时中国与美国军方之间尚未建立如美、苏之间的遭遇准则来幸免冲突。1989年6月1日,美国与苏联签署了「幸免危险军事行动协议」(Agreement on the Prevention o Activities) 。事后,当时美国国防部长迪克.钱尼(Richard Bruce Dick Cheney)访问北京时,就提议两国海军在海上航行的双边通报制度,以幸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日后直到2014年10月,基于北非亚丁湾反海盗护航任务需要,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签署非计划性海上遭遇规范(Code for Unplanned Encounters at Sea,CUES)。
另一方面,中国方面对此事反应强烈而愤慨。中国方面称此事件为「中美黄海对峙事件」。依照中国方面的叙述,小鹰号战争群接近中国黄海海域后,中方派出09I攻击核潜艇403艇跟踪。当小鹰号的战争群发觉403核潜艇后,随即进行跟踪压迫,S-3反潜机在海上投放声纳浮标进行三角定位,美方3艘驱赶舰执行反潜侦测并摆出合围汉级潜艇的姿势,像是准备进行攻击。
中方403核潜艇一面下潜规避,一面用长波电台联系青岛基地请求支援。小鹰号战争群没有中止跟踪,反而一路蛮缠403艇潜艇直到中国领海,过程中403核潜艇多次与中国岸上基地失去联系。中国方面连续派遣战争机前往支援。依照部分中国方面报导叙述,中国曾派遣两架歼-7前来拦截,但小鹰号的S-3反潜机不予理会仍连续作业,并要求美方机舰退出领海,而小鹰号始终不与理会,还派遣F-14战争机升空,与中国方面发生对峙。依照中方部分说法,美军战机多次低空飞越前来支援的中方船舰,乃至于中国沿海基地上空。
依照中方说法,403核潜艇在小鹰号反潜编队穷追不舍得情况下,在水下坚持60多小时都没上浮,直到中国海军航空兵与空军前来支援后,才得以脱离并回到安全地带。中方部分资料称,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中不仅汉级潜艇对美方的连续侦测与猎杀毫无招架之力,美国航母战争群显然完全无畏于周边整个中国海、空军的挑战,展现出一路长驱直入过关斩将的实力,可以直接攻击中国本土重要目标、基地乃至于首都北京。
小鹰号与汉级的对峙,加上1993年7月到9月的银河号事件。美国污蔑这艘中国货轮载有制造化武的原料并将运往伊朗,要求该轮返回原出发地或接受美方检查,美国海军武力在印度洋国际海域拦截了银河号并扣留长达三周之久,在8月底中国挑选让步,同意让银河号停靠沙特阿拉伯达曼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接受沙特阿拉伯与美方的调查,最后证实该船并没有载运原先情报的化武原料而放行,银河号的船期被耽误33天。
中国国内对此事高度不满,并对中国政府外交上的软弱失望,此后美国也始终拒绝道歉与赔偿中国方面的损失,是1990年代前期中国第一次遭受美方实力优势的直接刺激,之后台湾总统李登辉提「两国论」、1996年台海导弹危机中美方航母战争群介入,加上1999年美方误炸中国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等一连串刺激,终于使中国结束「经济优先于军备进展」的时代,大力投入军事现代化。
在2006年10月26日,小鹰号航母战争群在前往冲绳进行一次演习的路上,一艘潜艇在距离小鹰号5海里处突然上浮,潜艇上浮时才被小鹰号的战争群发觉,事后美国方面研判这是一艘中国039型宋级潜艇;而随后小鹰号的战争群也没能追踪到这艘039型潜艇如何撤离。这艘039型潜艇应该是通过情报,事先埋伏在小鹰号准备通过的水道上等待,等小鹰号进入鱼雷攻击的距离之后有意浮上来。美国方面并未透露太多具体细节,但北约官员证实,此事曾对美国国防部造成不小的困扰。
而中国官方则否认这是一艘中国潜艇。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这次039潜艇接近小鹰号的事件,发生在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格瑞.罗黑德(Adm. Gary Roughead)访问中国期间,当时格瑞.罗黑德与中国洽谈下一次中美海军联合演练。此外,当时太平洋舰队威廉.佛伦上将(Admiral William Joseph Fallon)则准备出席一场有23国参与的国防会议,但当时中国拒绝参加。
在2007年11月21日,小鹰号原定在返回横须贺途中停靠香港,但遭到中方拒绝。随后小鹰号在返回横须贺途中,于11月23至24日少见地穿越台湾海峡,这是1996年台海导弹危机期间之后美国航母第一次穿越台湾海峡,过程中全程维持高度战备,舰载机升空戒备,被认为是美方向中国,表达对于停靠香港被拒的不满。随后又有消息指出,中国海军派出刚结束在南海地区的演习、准备访问日本的051B导弹驱赶舰深圳号(167),以及一艘原本在台湾东部兰屿海域作业的039型潜艇,追踪取道台湾海峡的小鹰号战争群。
通过台湾海峡的过程中,小鹰号保持在海峡中线附近,中国海军船舰保持在海峡西侧,而039潜艇是被从日本起飞的美军P-3C反潜巡逻机所发觉;小鹰号在期间放慢航速并维持舰载机空中巡逻起降作业,展开刻意对峙的姿势,在台湾海峡区域停留了28小时才离开。有消息指出小鹰号战争群通过台湾海峡期间,对中国沿岸基地的雷达与通信实施电子压制。另外有说法指出,小鹰号航母在台湾海峡区域滞留达28小时,除了和天候因素相关之外,也因先前小鹰号的斗群刚结束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在菲律宾海域的联合演习,战争群的部分护航舰艇仍停留在南海,监控中国方面正在海南岛附近进行的军事演习。因此,小鹰号在台湾海峡等待其中两艘舰艇北上,会合后整个战争群才朝向日本横须贺母港。这次事件又是中美之间的一次不快。
在波斯湾水域的小鹰号航空母舰,摄于2003年4月13日自由伊拉克作战(Operation Iraqi Freedom)期间。
在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后,美利坚号在1991年1月抵达波斯湾,是美国此波增援的三艘航空母舰之一,另外两艘是西奥多·罗斯福号(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 )与游骑兵号(USS Ranger CV-61)。从1993年开始,美利坚号参与监控伊拉克南部禁航区的南方守望(Operation Southern Watch)行动。至于肯尼迪号则曾参与对古巴的海上封锁;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肯尼迪号从1990年9月14日就抵达波湾,一直值勤到1991年3月12日,是参与海湾行动时间最长的美国航空母舰。美利坚号在1996年完成波斯尼亚维和任务后除役。
小鹰号与星座号也参与了在2003年3月20日开始的伊拉克自由(Iraq Freedom)作战行动,这是星座号的最后一次作战部署,该舰在2003年12月2日回国,旋即展开除役作业。
从后方看小鹰号,摄于2008年8月。此时一架F/A-18战争机正弹射升空。
美利坚号在1996年领先除役;2003年,刚刚结束生涯最后一次实战(2003年3月第二次海湾战争)的星座号在8月正式除役,由进入服役才一个月的第九艘第九艘尼米兹级──里根号(USS Ronald Reagan CVN-76)取代。肯尼迪号在2007年3月27日提前除役,而三艘姊妹舰中仅存的小鹰号则估计服役至2008年,被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老布什号(USS George Bush CVN- 77)取代。
在2014年9月,罗德岛航空名人堂( Rhode Island Aviation Hall of Fame )发起将肯尼迪号停放在纽波特纽斯(Naval Station Newport )的海军航空站的二号码头(Pier 2 ),是因为原本长期停放在此一泊位的已除役佛瑞斯塔级航空母舰沙拉托加号(USS Saratoga CV-60 )在这一年被拖去拆解,空出了这个泊位。
在2005年5月14日,美国海军利用已除役的美利坚号进行一连串爆破实验,目的是模拟现代航母遭受攻击时各部位的损坏情况,该舰于5月14日沉入美国东岸海中,号称全球被炸沉的最大军舰,先前纪录的保持者应该是日本二战时期的大和号战舰。
除役的美利坚号在2005年5月14日被美军用来作爆破实验并沉没,这是美国海军史上海沉的最大舰体。
先前美国海军此类数据都是利用爱赛克斯级、独立级等二战时代建筑的航空母舰测试而得的,而美利坚号则是首艘被用来搜集爆破数据的现代化航母。美利坚号在这次爆破实验中承受超乎美国海军预期的破坏之后,才沉入海底。小鹰号原订在2009年1月31日退役,被第十艘尼米兹级的老布什号(USS George HW Bush CVN-77)取代。然而由于老布什号的交付与测试进度延误, 使得小鹰号于同年5月12日才正式除役。小鹰号是美国海军最后一艘退役的传统动力航母,此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清一色为核动力。
在2008年2月,消息传出美国政府秘密与印度讨论一项军售;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兹(Robert Gate)向印度递交一份小布希总统签名的信件,提议美国在小鹰号除役后无偿提供给印度,交换条件是印度向美国购买一批新造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机(数量据说为为65架)来装备小鹰号,同时印度也必须负担小鹰号的整修工程费以及购置舰上武器装备的费用。不过,随后美国海军高层随即公开否认会将小鹰号提供给印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萧敬腾宠妻砸重金游日本!5天4夜超奢华行程曝光,竟然是在这列车上度过……
消息称苹果 Vision Pro头显二季度于国内市场发售,首批货源紧张
悲剧!UIUC留学生竟在校内被“冻死”?!全美Top 50哪些气候最糟糕?
Android 14 QPR3隐藏“简易模式”,预计会在Android 15中推出